瑞典卡罗琳医学院3日在斯德哥尔摩宣布
,将2016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日本科学家大隅良典
,以表彰他在细胞自噬机制研究中取得的成就
。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评选委员会秘书托马斯•佩尔曼表示
,他在该奖确定后已第一时间联系了大隅良典本人
,获奖者得知这一消息后非常惊讶
,“显然也相当高兴”
。
细胞自噬是近年来热门研究领域
。“自噬”字面意思是“将自己吃掉”
,实则是一种细胞自身成分降解和循环的基本过程
。通俗地说
,细胞可以通过降解自身的非必需成分来提供营养和能量
,也可以降解一些毒性成分以阻止细胞损伤和凋亡
。“自噬”概念于上世纪60年代提出
,当时研究人员就发现了细胞这种降解自身成分的现象
,但有关机制一直不为人知
。
诺贝尔奖评选委员会表示
,上世纪90年代初
,大隅良典通过利用常见的酵母进行一系列实验后
,发现了对细胞自噬机制具有决定性意义的基因
。基于这一研究成果
,他随后又阐明了自噬机制的原理
,并证明人类细胞也拥有相同的自噬机制
。
研究成果对于癌症治疗有重要意义
大隅良典的研究成果有助于人类更好地了解细胞如何实现自身的循环利用
。在适应饥饿或应对感染等许多生理进程中
,细胞自噬机制都有重要意义
,大隅良典的发现为理解这些意义开辟了道路
。研究发现
,受到干扰的自噬过程与多种病症有关联
,包括帕金森症
、糖尿病和癌症
。上世纪90年代
,大隅良典利用酵母菌
,发现了对自噬至关重要的基因
,揭示了自噬的基本机理及其生理意义
。
卡罗琳医学院评价说
,大隅良典的研究“给出了了解细胞物质如何循环利用的新模式”
。“自噬基因突变能引发疾病
,自噬过程关联多种病症
,包括癌症和神经学疾病
。”借助大隅等人研究成果
,人类正在积极研制治疗相应疾病的药物
。
大隅良典得知获奖感到意外和荣幸
大隅良典现年71岁
,毕业于日本东京大学
,后前往美国洛克菲勒大学留学
。他是东京工业大学教授
、分子细胞生物学家
。他将获得今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的奖金800万瑞典克朗(约合93.33万美元)
。
得知自己获奖
,大隅感到意外和荣幸
。他在东京工业大学的研究室接受媒体采访时说
:“对于我这样从事生物学这类基础科学研究的人而言
,获得这样的评价是光荣
。”
他还说
:“对年轻人来说
,并不是在科学研究道路上都能取得成功
,但重要的是去挑战
。”
“我的信念是
,做别人不做的事
。”他在日本广播协会电视节目中说
。
大隅良典获奖标志着日本学者连续第三年在诺贝尔奖中榜上有名
,也是第二年斩获生理学或医学奖
。去年
,梶田隆章和大村智分获物理学奖和生理学或医学奖
。
包括大隅良典在内
,已经有25名日本或日本裔学者获得诺贝尔奖
,包括11项物理奖
、7项化学奖和4项生理学或医学奖
。
此外
,2012年
,大隅良典因在阐明细胞适应环境的机制
、细胞自噬作用原理及其生理意义方面的重大贡献
,获得了当年京都奖中的基础科学奖
。京都奖由日本京瓷公司创始人稻盛和夫捐资设立,从1985年起每年颁发一次
,有“日本的诺贝尔奖”之称
。
|